华为芯片重新崛起,说明中美脱钩不一定是坏事



华为是最早与美国,乃至西方国家彻底脱钩的公司,但华为生存了下来,并最近推出了质量很高的全国产化的手机系统和芯片。
如果美国没有在三年前强制性的从美国市场排除华为成分,没有限制华为在5G芯片上的发展,那么,我们也许看不到全国产的操作系统和系统,虽然届时的华为的产值和销量将处于行业中的最顶端,但并不稳定。
谈论美国为什么制裁华为,或者说必定制裁华为,不再具有最重要的意义,因为这已经是事实。那么华为作为受到广泛遏制的中国公司,乃至中国的缩影,那么华为在受到严厉制裁之后,也可以通过自力更生,更有些劫后余生的味道,这意味着华为将会更有韧性。

中国是否惧怕中美完全脱钩,老死不相往来?
这虽然是一个有些无聊的命题,但是假设的场景如果存在的话,那么谁会更害怕脱钩呢?
客观而言,在美国早先鼓吹中美冷战或脱钩时,中国确实心里没底,这一点必须承认。这也是中国反复宣传中美合则两利,斗则两败,以及坚持全球化,自由贸易的原因。对于西方国家,中国对于其脱钩或不脱钩的表态十分看重,而对发展中国家更是坚持一带一路共荣的思路推进。这似乎意味着,中国将很大的发展机会压在不脱钩的理想之上,并加大力度吸引外国的投资,加强与域外的勾连。
美国似乎看出了中国的心理状态,然后对于中国的脱钩,乃至冷战,反而成为美国对华讹诈的武器,尽管美国非常清楚,中美之间的脱钩短期内并不可行,但以美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和号召力,西方国家的步步紧跟,直接将脱钩这种仅仅具有字面意义的东西,炒作成可以影响中国政局的一把利剑,和可以随时利用的筹码。中国知道脱钩对于经济意味着什么,那么避免脱钩的努力无形中成为中国心理上的负债。
以经济运行的常态而论,不脱钩是最为经济节约,最有效率的运转方式,这也是资本所习惯和喜欢的方式,而违背了这一原则所带来的损失将不会仅仅由中国买单。这一点中美双方都是清楚的。最近,美国高官相继访问中国,事实上表明了,美国非常清楚脱钩可能的代价,从此,美国的脱钩威胁将不会成为一种武器而存在。
中国已经度过了美国宣称的脱钩进程所带来的恐慌,同时渐进的不断减少美国因素在自己产业链里的影响,在长期进程中,向主动脱钩的方式迈进。在这个过程中,中国的广阔市场将成为孕育技术革新的主要催化剂,而中国的产业政策将进行调整,以满足国产设备的优先地位和创新能力。

华为的成功和失败给中国以深刻的教训和启示。华为之所以能起死回生,是因为中国市场的存在,而不是其他,否则再伟大的企业家也无法扩张自己的版图。如果说,美国认定的对华脱钩是一个既定策略,不会改变的话,那么中国将从华为的成功上汲取足够的自信,脱钩将会刺激中国自主产业的发展和提升。
依照美国拜登所言,安全是优于经济的第一个选项这句话所包含的深刻含义,那么,脱钩对于美国而言并不会变得更安全,而对于中国而言,独特的文化,将促使中国走向独立自主的道路,反而增大中国可控技术以及国家安全的可能性。